产品中心

上海傳統诙谐戲進駐商業地標 講給愛上海的人聽

来源:乐鱼体育娱乐大巴黎赞助商    发布时间:2024-03-09 15:01:41

  傳統诙谐戲進駐商業地標,習慣在演藝新空間看音樂劇的Z代代觀眾願意為之買單嗎?時髦的脫口秀、音樂劇、話劇紛紛講起滬語,看中什麼樣的市場機遇?

  舞台上,滔滔不絕講滬語的演員有少年成名、縱橫業界幾十年的我们,有點擊量以百萬計的網紅博主,有上海人喜聞樂見的熟面孔,有剛出校門的社會新鮮人,也有尚在一字一句跟學滬語的小囡。耳邊響起“儂”“阿拉”“伊”,都市高樓大廈間升起人間煙火氣。

  滬語不僅是上海当地方言,還承載著上海這座城市的時代回音、文明血脈和歷史記憶。

  北外灘來福士城市集市有個顯眼的水泥門框,把人們的記憶瞬時拉回二三十年前。穿行在集市,每步都踏在時光裡。熱水瓶、搪瓷杯、旧式電視機、五顏六色的海報組成布景,店家間沒有涇渭清楚的界線,嗦冰脸與吃小餛飩的人混雜著。走到半道,屋檐下擺出乒乓球台,紅磚壘成球網,真有人在打球……

  上海诙谐劇團榜首個專屬演藝新空間就位於北外灘來福士城市集市深處。紫紅色霓虹燈照著近兩米高的演員海報。本月起,上海诙谐劇團攜手城市集市,推出全新廠牌“鬧猛喜劇團”,打造海派互動體驗诙谐戲《歡迎入戲》,在來福士B2·D6空間駐演。

  诙谐戲前次出現在來福士是兩年前,團長凌梅芳說:“我們推出沉溺式短節目《胡同裡向》,演員被觀眾團團圍住,連店家也跑出來軋鬧猛。”上一年年末,劇團與城市集市簽訂駐演協議。“《胡同裡向》演完后,我們特別喜歡這塊場地。集市有豐富的海派文明元素,與觀眾互動遠勝於傳統劇場。”

  凌梅芳直言,上海诙谐劇團一向想拓宽、延伸滬語舞台,“不在劇場裡等觀眾,而是愈加主動尋找觀眾”。“鬧猛喜劇團”海報一出,劇團收到不少問詢電話,有散客,也有單位洽詢包場。首演前,凌梅芳在北外灘來福士看場地,遇到路人在霓虹招牌前駐足,“消費者逛到新空間招牌前,看演員介紹,咨詢什麼時候開演、哪裡買票、票價是多少,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决心”。

  诙谐劇團新空間首個駐演劇目《歡迎入戲》,由鬧猛喜劇團的奇葩“導演”帶觀眾入戲,通過“演繹+互動”的玩法,探討當下社會熱點話題。劇中,三對都市男女因為一瓶加了綠茶的啤酒圍繞“孕與不孕”扮演喜怒哀樂人生。后半場,“導演”邀請觀眾走上舞台,與演員一同探究結局。

  五颜六色九宮格裝置一向搭到天花板,隨時有演員從九宮格沖出。154個明黃色座椅十分夺目。“我們把原來完好的诙谐戲內容剪了幾刀。”《歡迎入戲》導演虞杰直言,觀演有門檻,導演上台先問觀眾懂不懂滬語,適當調整方言佔比。

  “看了那麼多脫口秀、開放麥、漫才,還是诙谐戲最對我食欲”“更適合吳越寶寶體質的喜劇”“演員親切,近距離的體驗帶勁,推薦全家人一同觀看”……一片好評背面,虞杰泄漏,邀請觀眾入戲隨時會遇到挑戰,“早些年觀眾內向,更習慣看演員‘吹嘘’,現在年輕觀眾參與積極性高太多了,但也不會任由你擺布。”上星期扮演,虞杰碰到一位年輕人,“他的任務是扮演房間的門,按門鈴要響,可他便是不出聲。演員隨機應變說,‘門鈴壞了,隻能敲門了’,全場笑成一片。”

  除了年輕人,新空間還有二到三成中老年觀眾。“他們沖著诙谐劇團名頭來了,以為會看到傳統獨腳戲、上海說唱。雖然進入新空間氛圍慢一些,但他們不會冷眼旁觀,也會在大結局時和年輕人一同跳舞歌唱。”虞杰說。

  凌梅芳把《歡迎入戲》視為诙谐戲爭奪Z代代市場的重要一環,“许多潛在觀眾沒有進劇場的習慣,商場新空間能引流。《歡迎入戲》选材於诙谐劇團看家戲《好“孕”36計》,我們對這出老练劇意图作用有底氣,但不是照搬,而是改成戲中戲,高潮部分由觀眾和演員完结。”新空間舞台从头改建,后台場景切換、道具移動直接呈現在前台,彻底向觀眾敞開,“有一種揭秘的感覺”。

  在湖濱道購物中心B1,喜劇聯盒國上海館乍看更像咖啡店,多巴胺色系吧台、圓桌、長椅將前廳塞得滿滿當當。到了周末,這裡又像粉絲聚會,我们排起長隊憑票領扇子、貼紙、紀念T恤等周邊衍生品。

  順著人流往裡走,“咖啡店”帘暗地是200平方米扮演廳,臨時座椅擋不住觀眾熱情——下午3時半扮演,有人正午11時就來前排佔座。這是瓜哥(張亞東)主場,在上海館每月40場扮演中,瓜哥滬語脫口秀賣得最快,即秒空。

  12年前,瓜哥出道講脫口秀,共舞台、1933老場坊劇場留下過他的身影,“當時喜歡買票聽人說話的觀眾遠不如現在多。”2021年,喜劇聯盒國主办人storm(徐風暴)邀請瓜哥再次出山。瓜哥回歸之初,售票情況沒有幻想中好。“逆襲?彻底不存在的,我們遇到過台上5個演員、台下6個觀眾,我便是5個演員之一。”回過頭來能笑著調侃曾經的困境,瓜哥的决心來自當下的票房長紅。本年1月,瓜哥的上海話扮演視頻傳到網上,當天就有100萬次播放量。他講上海老城廂,講浦東浦西的細微口音差異,以上海身份証開頭三位數310命名的滬語脫口秀專場,春節起忽然火了,“放多少票都是幾秒售罄。”觀眾們揮動印著瓜哥頭像的綠色應援扇,聽他用上海話回憶小辰光。

  滬語脫口秀佔瓜哥扮演總場次30%,盡管是最有特征和號召力的項目,但他操控著滬語脫口秀的場次,“真的不是飢餓營銷,滬語場、一般話場80%內容纷歧樣,要翻來覆去想新段子,我白日上班,晚上打磨新段子,周末扮演。”

  用滬語創作、扮演脫口秀難嗎?瓜哥一挥而就地答复:“難也不難,鄉音有優勢,一般話的梗或許不好笑,換成上海話,觀眾笑得前仰后合。但把一般話內容直接改成上海話也不可,兩者節奏纷歧樣,要找到地道上海俚語,找到情懷點,比方風靡一時的《孽債》《上海一家人》等滬產電視劇,一講起來很有共鳴。”

  瓜哥對觀眾一目了然,因為扮演后有合影環節,他因而得名“玲娜瓜兒”。“不少觀眾來自浙江、廣東、福建等地,他們在上海讀書或作业,對上海話氛圍猎奇,能聽懂20%至50%內容。觀眾年齡段大多散布在在25歲至45歲,有人看了十五六遍。我的觀眾看诙谐戲的份额高於脫口秀,他們不太了解脫口秀是什麼。有人看完滬語脫口秀,又想去看一般話脫口秀。”

  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傳播讓瓜哥一夜成了票房新貴。網友從國外飛回來直奔湖濱道購物中心B1,“滬語脫口秀别致又接地氣”。合影時,熱情的粉絲送上手繪圖、潤喉糖、梨膏,提建議、共享文明認同感。“在大都市打拼,壓力都挺大的,用上海話說說笑笑,更简单放下戒備,獲得正向情緒價值。”瓜哥總結滬語脫口秀受歡迎的原因。

  從網絡短視頻到線下扮演,瓜哥感受到觀眾熱情日益高漲,“滬語脫口秀一開始沒啥人看,我們全憑情懷在做,一步步走來,現在局势必定和曾经纷歧樣了。”

  落戶湖濱道購物中心前,喜劇聯盒國在上海大世界駐演。每次走進大世界,瓜哥都覺得在和前輩隔空交手,“王汝剛、毛猛達等诙谐名家都曾在大世界登台,這裡還演滬劇,很有意思。”小時候看诙谐戲,看滬產情形喜劇《老舅舅》《紅茶坊》,潜移默化滋養著瓜哥的舞台基因,“用上海話講上海故事,集合起愛上海的人群。”(記者 諸葛漪)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